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装分会会刊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分会会刊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导航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征稿启事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报道
学术道德规范
期刊订阅
订阅纸刊
订阅电子版
留言板
联系我们
材料、器件与工艺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Select
FBAR滤波器的底电极图形化工艺研究
倪烨;任秀娟;段英丽;张智欣;陈长娥;于海洋;孟腾飞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3.0039
摘要
(
28
)
PDF
(988KB)(
24
)
可视化
对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滤波器晶圆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底电极图形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光刻工艺中的焦面和曝光量,制作出了角度约为50°的胶图形;同时调整干法刻蚀设备的工艺参数,实现了角度为10.91°的底电极侧壁斜坡形貌结构,为FBAR滤波器的芯片制造工艺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3年第23卷第5期 pp. 050401
Select
光刻机镜头漏光对光刻工艺的影响
梁宗文;石浩;王雯洁;王溯源;章军云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3.0025
摘要
(
137
)
PDF
(951KB)(
69
)
可视化
通过GaAs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光刻工艺,试验得到不同掩模版透光区占空比下光刻机镜头的漏光率,分析了漏光率对曝光能量宽裕度以及光刻胶形状的影响。通过试验测量得出,掩模版透光区占空比的增加会导致曝光镜头的漏光率升高,进一步使得光刻工艺的能量宽裕度变小。同时,过高的漏光率会造成显影后图形的光刻胶损失,使光刻胶图形的对比度变差,从而严重影响GaAs MMIC光刻工艺的图形质量,造成器件性能退化,降低产品良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3年第23卷第4期 pp. 040401
Select
基于衬底材料优化的抗辐射功率器件SEB加固技术
徐政;郑若成;吴素贞;徐海铭;廖远宝;唐新宇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3.0027
摘要
(
45
)
PDF
(1360KB)(
31
)
可视化
在外延层和衬底之间增加缓冲层能够提高器件的二次击穿电压,从而提高器件的单粒子烧毁(SEB)阈值电压。仿真对比了抗辐射加固纵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VDMOS)的单层缓冲层和掺杂线性梯度变化缓冲层的二次击穿特性和电场分布。在掺杂突变的缓冲层/N
+
衬底界面位置,线性缓冲层的电场为1.7×10
5
V/cm,单层缓冲层的电场为2.4×10
5
V/cm。
181
Ta粒子辐射试验验证了掺杂线性梯度变化缓冲层的SEB阈值电压优于单层缓冲层,线性缓冲层样品的SEB阈值电压大于250V,单层缓冲层样品的SEB阈值电压为150~200V。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3年第23卷第4期 pp. 040402
Select
生长在图形化蓝宝石衬底上的GaN薄膜光学性质研究
郑俊娜;王党会;许天旱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3.0028
摘要
(
24
)
PDF
(1288KB)(
25
)
可视化
图形化蓝宝石衬底(PSS)技术作为提高LED发光效率的方法之一,一直备受关注。研究了PSS上生长的GaN薄膜的表面形貌、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散射(Raman)和太赫兹光谱等,并与常规蓝宝石衬底上的GaN外延薄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SS上生长的GaN外延薄膜的表面形貌、光提取效率(LEE)得到明显改善。此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提高GaN基短波(蓝/紫光)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进一步拓展PSS器件的太赫兹响应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3年第23卷第4期 pp. 040403
Select
4H-SiC基FinFET器件的单粒子瞬态效应研究
*
刘保军;杨晓阔;陈名华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1108
摘要
(
54
)
PDF
(2784KB)(
76
)
可视化
深入分析新结构、新材料的单粒子瞬态(SET)效应机理是开展抗辐射加固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基于Si基14 nm SOI FinFET器件,构建了4H-SiC基的SET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Fin材料、不同粒子能量对4H-SiC基FinFET器件SET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Si材料相比,4H-SiC材料具有宽禁带和较高复合率的优点,在高能粒子入射时形成的SET脉冲更小,其瞬态电流峰值、收集电荷量相对Si材料分别下降了79.64%和83.35%,且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2者与Si材料的差值均呈幂指数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11期 pp. 110401
Select
增强型GaN HEMT器件的实现方法与研究进展
*
穆昌根, 党睿, 袁鹏, 陈大正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1003
摘要
(
259
)
PDF
(3387KB)(
498
)
可视化
考虑到实际应用对可靠性、设计成本及能耗的要求,增强型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器件比传统耗尽型GaN HEMT器件优势更显著。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以实现增强型GaN HEMT器件,如使用p型栅技术、凹栅结构、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氟离子体处理法、薄势垒AlGaN层以及它们的改进结构等。分别对使用以上方法制备的增强型GaN HEMT器件进行了综述,并对增强型GaN HEMT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探索未来增强型GaN HEMT器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10期 pp. 100401
Select
SOI基光波导传输损耗的研究
李逸康, 张有润, 葛超洋, 汪煜, 张波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1005
摘要
(
161
)
PDF
(921KB)(
103
)
可视化
SOI基光波导中直波导的传输损耗包括模式失配损耗、内部散射损耗和表面散射损耗。为了研究直波导的传输损耗中3种损耗所占的比例,制作了相同宽度的条形和脊形波导,仿真分析和测试了2种波导的传输损耗。对于1550 nm的光,测试得到条形波导和脊形波导的传输损耗分别为?2.4 dB·cm
?1
和?2.0 dB·cm
?1
,同样截面且忽略杂质缺陷和表面粗糙程度的理想波导的损耗均接近于0。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计算出条形波导表面散射损耗为?1.42 dB·cm
?1
,占总体损耗的59.2%,内部散射损耗为?0.98 dB·cm
?1
,占总体的40.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10期 pp. 100402
Select
基于加速寿命试验的磁耦隔离器耐压寿命评价方法
曹玉翠, 李泽田, 胡林江, 张峰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1006
摘要
(
87
)
PDF
(944KB)(
152
)
可视化
为解决磁耦隔离器耐压寿命评估的实际需求,研究了适用于磁耦隔离器的加速寿命试验与寿命评估方法。研究了影响磁耦隔离器耐压寿命的关键因素,分析加速寿命试验的可行性与加速模型的选取。合理设计加速寿命试验方案中的应力类型、应力水平、截尾时间等,并按照设计的试验电路方案进行试验。利用采集到的试验数据,结合加速模型推出电压-寿命之间的关系,实现磁耦隔离器耐压寿命的评估和可靠性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10期 pp. 100403
Select
一种新型无电压折回现象的超结逆导型IGBT
吴毅, 夏云, 刘超, 陈万军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911
摘要
(
145
)
PDF
(1307KB)(
145
)
可视化
提出了一种新型无电压折回现象的超结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RC-IGBT),并基于Sentaurus TCAD进行了电学特性仿真。提出的超结RC-IGBT通过超结的P柱将集电极N
+
区域与P
+
区域隔开,消除了传统超结RC-IGBT正向导通时存在的折回现象。与传统超结RC-IGBT结构相比,在导通电流密度为100 A/cm
2
时新结构的正向导通压降减少了20.9%,反向导通压降减少了20.7%,在相同正向导通压降(1.55 V)下新结构的关断损耗降低了19.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9期 pp. 090401
Select
微波组件幅相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肖晖;脱英英;吕英飞;罗建强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912
摘要
(
102
)
PDF
(1841KB)(
110
)
可视化
以移相模块为例仿真分析电路基板的材料参数和微组装工艺参数对微波组件幅相特性的影响。其中基板的介电常数变化对组件相位的影响极大,对损耗的影响可忽略;介质损耗角正切和金属表面粗糙度变化对传输损耗的影响较大,对组件相位影响可忽略。级联金丝弧高和跨距变化对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影响均较大。为保障微波组件的幅相一致性,应提高基板材料参数和微组装工艺参数的一致性。同时为提高组件性能,级联金丝的弧高应小于0.20 mm,金丝跨距应小于0.30 m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9期 pp. 090402
Select
一种部分超结型薄层SOI LIGBT器件的研究
*
周淼, 汤亮, 何逸涛, 陈辰, 周锌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915
摘要
(
95
)
PDF
(2076KB)(
49
)
可视化
基于介质场增强(ENDIF)理论,提出了一种部分超结型薄硅层SOI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PSJ SOI LIGBT)。分析了漂移区注入剂量和超结区域位置对器件耐压性能的影响,并在工艺流程中结合线性变掺杂技术和超结技术,使该器件实现了高垂直方向耐压和低导通电阻。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的耐压达到816 V,比导通电阻仅为12.5 Ω?mm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9期 pp. 090403
Select
自热效应下P-GaN HEMT的阈值漂移机理
*
匡维哲;周琦;陈佳瑞;杨凯;张波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805
摘要
(
101
)
PDF
(2042KB)(
100
)
可视化
随着GaN功率应用朝着更高集成度与更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器件的自热效应及可靠性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提出了一种开态漏极电流注入技术,模拟器件自热状态用以研究100 V P-GaN HEMT器件在自热效应下的可靠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应力中器件自热温度可达40~150 ℃,阈值电压在应力后发生0.2~0.8 V的显著正向漂移。进一步通过室温与高温下的器件恢复研究以及电热仿真分析,证明了栅下区域与栅漏接入区域的高温极值点增强了该区域的受主型电子陷阱俘获行为并改变了栅极处载流子输运,这是导致P-GaN HEMT在自热效应下阈值电压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并建立了相对应的物理机理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8期 pp. 080401
Select
沟槽型VDMOS的重离子辐射失效研究
廖聪湘;徐海铭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813
摘要
(
127
)
PDF
(1071KB)(
78
)
可视化
空间辐射环境中含有各种高能带电粒子,高能带电粒子与电子器件相互作用可能引发单粒子效应(SEE),单粒子效应中单粒子烧毁(SEB)和单粒子栅穿(SEGR)是两种最主要的单粒子事件。对重离子环境下的器件退化和失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重离子环境下的失效机理,提出了重离子条件下的器件改善结构,同时完成了仿真和重离子实验验证,提升了MOSFET抗重离子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8期 pp. 080402
Select
基于薄外延的ESD结构设计
李晓蓉;吴建东;高国平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815
摘要
(
112
)
PDF
(1784KB)(
114
)
可视化
采用薄外延圆片能有效提升抗辐射芯片的抗单粒子闩锁能力,但实测发现栅极接地MOS(GGMOS)结构在薄外延圆片下静电放电(ESD)性能衰减明显。对其衰减机理进行分析,设计了电源钳位ESD结构,对其进行了完整的ESD性能仿真,分析并优化了芯片ESD保护网络,实测结果表明ESD性能满足4 kV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8期 pp. 080403
Select
60
Co γ射线对增强型GaN HEMT直流特性的影响
邱一武;吴伟林;颜元凯;周昕杰;黄伟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705
摘要
(
156
)
PDF
(1510KB)(
156
)
可视化
利用
60
Co γ射线对P型栅增强型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开展零偏置状态下总剂量辐射试验及常温退火试验,测试GaN HEMT直流特性参数对总剂量效应(TID)的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后器件阈值电压、跨导峰值和饱和漏极电流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而栅泄露电流和导通电阻变化甚微。在剂量为0.6 Mrad(Si)的条件下,经过120 h的退火试验,器件阈值电压未发生明显的恢复,跨导峰值反而有轻微退化的趋势。从试验数据可知,器件直流特性退化主要是由于辐照引起二维电子气(2DEG)浓度下降,载流子迁移率降低,感生界面态陷阱导致。研究结果对GaN HEMT器件宇航应用可靠性的评估给予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7期 pp. 070401
Select
200 mm硅外延片时间雾的产生机理及管控方法研究
刘勇;仇光寅;邓雪华;杨 帆;金龙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708
摘要
(
124
)
PDF
(1194KB)(
95
)
可视化
针对硅外延加工过程及所处环境,研究了200 mm硅外延片时间雾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环境湿度、外延反应前后排外能力以及洁净厂房环境阳离子浓度等影响因素,提出了硅外延反应副产物HCl和环境中的阳离子是导致硅外延片表面产生时间雾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强硅外延设备排外能力降低环境中的阳离子浓度,可有效降低时间雾产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7期 pp. 070402
Select
可变高应力氮化硅薄膜的内应力研究
孙建洁;张可可;陈全胜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710
摘要
(
158
)
PDF
(805KB)(
142
)
可视化
以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器件等比例缩小为动力的硅集成电路技术已迈入纳米级尺寸,并将继续保持对摩尔定律的追求,进一步缩小器件尺寸,以满足芯片高度集成化的要求。目前基于CMOS工艺的应变硅技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氮化硅致应变技术是属于应变硅技术中的一种,该技术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仅通过在器件上淀积不同应力的氮化硅薄膜就可达到提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效果,因此应用越来越普遍。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象沉积(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的氮化硅膜,通过适当的工艺条件,可以做到压应力和张应力两种应力的变换,最终可实现在硅片上淀积出应力大于2 GPa的高应力氮化硅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7期 pp. 070403
Select
纳米器件单粒子瞬态仿真研究
*
殷亚楠;王玧真;邱一武;周昕杰;郭刚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713
摘要
(
108
)
PDF
(1728KB)(
52
)
可视化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28 nm体硅器件的单粒子瞬态(Single Event Transient,SET)效应,分析了不同器件间距、线性能量转移值和粒子入射角度对器件SET效应的影响。随着器件漏极间距的减小,SET脉冲幅度和脉冲宽度随之减小。与垂直入射的情况相比,倾角入射下SET脉冲幅度和宽度的减小程度更加明显,电荷共享效应更加显著。仿真结果表明,合理调节反相器相异节点的器件间距,利用器件间的电荷共享可以有效减弱重离子产生的SET脉冲,减少单粒子效应的反应截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7期 pp. 070404
Select
辐照源对LVMOS器件总剂量辐射电离特性的影响
*
陶伟;刘国柱;宋思德;魏轶聃;赵伟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715
摘要
(
122
)
PDF
(1359KB)(
69
)
可视化
基于0.18 μm CMOS工艺,采用浅槽隔离(STI)注入法对1.8 V LVNMOS器件进行总剂量加固,并对比分析了
60
Co(315 keV)与X射线(40 keV)辐照源对LVNMOS器件总剂量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偏置条件下,
60
Co与X射线两种辐照源对MOS器件的辐射电离效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前者同时具有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后者是光电效应,主要是光子与内层电子作用。由LVNMOS总剂量辐照特性推测,X射线辐照源引起LVNMOS周围环境的SiO
2
层中产生的电子与空穴高于
60
Co。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7期 pp. 070405
Select
重复短路应力下p-GaN HEMT器件的阈值电压退化机制
*
伍振;周琦;潘超武;杨宁;张波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610
摘要
(
150
)
PDF
(2731KB)(
204
)
可视化
p-GaN HEMT凭借高频、高功率密度的优势,已逐渐应用于高频电源领域,由于负载短路、错误的栅控信号等因素,均会导致器件处于严重的短路状态。目前,研究重点多聚焦于600/650 V商用器件的最终失效上,缺乏对器件在短路应力下的退化机理研究。通过重复短路应力研究了100 V商用p-GaN HEMT的短路鲁棒性,随着应力次数的增加,器件的阈值电压
V
TH
表现出持续正向漂移且漂移量可达+0.65 V,漏极电流
I
D
持续下降。此外,还研究了短路应力后器件的动态恢复过程。在较弱的短路应力后,由于AlGaN势垒层内的陷阱和p-GaN/AlGaN界面陷阱释放掉被捕获的电子,
V
TH
和
I
D
能够完全恢复;而在苛刻的短路应力后,栅下产生的热电子将轰击p-GaN/AlGaN界面从而诱导出新的界面缺陷,这将导致
V
TH
永久性的正向漂移,最终使得
I
D
不可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6期 pp. 060401
Select
基于硅外延片用石墨基座的温度均匀性研究
冯永平;何文俊;任凯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404
摘要
(
134
)
PDF
(1696KB)(
137
)
可视化
通过对电磁感应加热的硅外延化学气相沉积反应腔室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石墨材料和不同基座结构对基座表面温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石墨材料、设计合适的基座结构对硅外延片电阻率均匀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平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4期 pp. 040401
Select
限幅低噪声放大器增益下降失效分析
贾玉伟;魏志宇;冀乃一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406
摘要
(
105
)
PDF
(1190KB)(
255
)
可视化
摘要限幅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是微波收发组件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接收增益是限幅LNA的关键指标,增益下降可导致微波收发组件功能失效。综合采用外观检查、万用表测量、X光检查、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分析手段对某型限幅LNA增益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故障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增益下降是由于工艺装配过程PIN二极管芯片与管壳安全间距不足导致。研究结果对类似产品的生产装配、检测检验、失效分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4期 pp. 040402
Select
FPGA多程序动态老炼系统设计
季振凯;谢文虎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401
摘要
(
158
)
PDF
(1393KB)(
240
)
可视化
老炼试验可以加速FPGA老化,使FPGA快速进入失效率较低且稳定的偶然失效期,是剔除存在潜在缺陷FPGA电路的重要方法。但是随着FPGA的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单段程序动态老炼无法实现FPGA大部分资源的逻辑翻转,电路潜在缺陷部位无法及时暴露,可能导致缺陷电路异常流出。针对单段程序动态老炼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可循环写入多段老炼程序的多程序动态老炼硬件系统,同时针对该老炼系统开发了FPGA老炼程序,可显著提高FPGA的老炼覆盖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4期 pp. 040403
Select
一种使用集总元件实现的P波段推挽式功率放大器
王 琪;唐厚鹭;贺 瑾;孙园成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409
摘要
(
86
)
PDF
(1575KB)(
189
)
可视化
采用集总元件实现了一款工作在400~450 MHz的巴伦结构,两输出端口的信号插损小于3.45 dB,相位差在180°±4°内;采用两个1.2 mm栅宽GaN管芯和集总元件实现了一款工作在400~450 MHz的推挽式功率放大器,在漏极电压28 V条件下,其连续波饱和输出功率大于37 dBm,漏极效率实现66%~73%。该功率放大器验证了集总元件巴伦在P波段实现推挽式功率放大器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功率推挽式功率放大器以实现小型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4期 pp. 040404
Select
肖特基二极管高温反向偏置失效分析与改善
胡敏;彭俊睿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310
摘要
(
275
)
PDF
(1886KB)(
200
)
可视化
肖特基二极管在高温反向偏置(High Temperature Reverse Bias, HTRB)试验后失效,烘烤或化学开盖后芯片电参数恢复。通过超声扫描分层检查,确定失效原因来自芯片和封装的匹配。在芯片改善受限制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封装气密性、离子污染,解决了HTRB失效。同时系统探讨了从设计上预防气密性失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3期 pp. 030401
Select
基于0.18 μm CMOS加固工艺的抗辐射设计
姚进, 周晓彬, 左玲玲, 周昕杰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0107
摘要
(
145
)
PDF
(1076KB)(
97
)
可视化
为降低抗辐射设计对元器件基本性能的影响,基于0.18 μm CMOS加固工艺,通过场区注入工艺实现总剂量(Total Ionizing Dose, TID)加固,优化版图设计规则实现单粒子闩锁(Single Event Latch-up, SEL)加固,灵活设计不同翻转指标要求实现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et, SEU)加固。利用以上加固方法设计的电路,证明了加固工艺平台下的抗辐射电路在抗辐射性能及面积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1期 pp. 010401
Select
基于过程控制和参数分布能力的元器件质量评价方法
李剑焘;孙明;张海明;宁永成;蒋承志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3.0003
摘要
(
96
)
PDF
(2249KB)(
69
)
可视化
高可靠元器件制造关键工序控制能力和产品性能参数一致性水平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对元器件产品质量表征要素和定量表征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器件过程控制能力和关键参数分布能力的产品质量水平定量评价方法。典型品种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定量表征产品生产批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3年第23卷第2期 pp. 020401
Select
多重场限环型终端结构的优化设计
*
卓宁泽;赖信彰;于世珩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3.0006
摘要
(
67
)
PDF
(8037KB)(
40
)
可视化
开展了硅基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用多重场限环型终端结构的优化设计工作。研究了体区注入剂量、场限环宽度、主结宽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获得了器件内部的电场、电势和碰撞电离率分布。通过逐步优化获得了最终结构和工艺参数,体区注入剂量为1.3×10
13
cm
?3
,场限环宽度为1.5 μm,主结宽度为11 μm,对应终端击穿电压为106 V。实验开版流片获得的器件击穿电压为105.6 V,良率达到98.6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3年第23卷第2期 pp. 020402
Select
微波PIN二极管复合介质膜钝化技术的研究
杨 青;李 宁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1203
摘要
(
66
)
PDF
(1681KB)(
68
)
可视化
表面钝化是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艺环节之一,对器件的电学特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微波PIN二极管芯片的可靠性与钝化技术密不可分,结合高温干氧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制备了微波PIN二极管的复合介质表面钝化膜。通过对膜厚、折射率、表面方块电阻、正向电阻和二极管结电容等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致密性好和绝缘强度高的表面钝化膜,提升了微波PIN二极管芯片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12期 pp. 120401
Select
高温SOI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罗宁胜;曹建武
DOI: 10.16257/j.cnki.1681-1070.2022.1208
摘要
(
185
)
PDF
(3294KB)(
166
)
可视化
高温绝缘层上硅(SOI)技术突破了体硅半导体器件的高温困境,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钻探、航空航天和国防装备等尖端领域。近年来,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已日趋成熟和普及,其中SiC器件以其先天的耐高压、耐高温等特性,与高温SOI器件是非常理想的搭配,适用于原本体硅半导体功率器件难以实现或根本不能想象的应用场景,为系统应用设计者提供了全新的拓展空间。在简述体硅半导体器件高温困境的基础上,综述了高温SOI技术的发展现况,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2年第22卷第12期 pp. 120402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作者服务
更多>
期刊栏目
更多>
公告栏
更多>
论文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