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材料有很多优势,如低介电损耗、高介电常数、热膨胀系数小以及优良的机械性能,玻璃通孔(TGV)技术具有广泛先进的应用领域,如射频集成无源器件(IPD)、MEMS/传感器、扇出封装、中介层转接板和高性能基板。随着AI应用的兴起,集成芯片数量的不断增加,封装尺寸的不断增大,基于TGV技术的玻璃基板有望取代有机基板,解决大尺寸封装的良率和可靠性难题,成为超越摩尔定律方向的重要解决方案,成为当前国内外半导体封装技术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电子与封装》计划于2025年7月第7期推出“玻璃通孔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现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集该领域内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和综述,旨在集中反映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加强玻璃通孔技术总结和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征稿方向:
1. 玻璃通孔电学、热学、力学特性; 2. 玻璃通孔工艺技术; 3. 玻璃通孔装备技术; 4. 玻璃通孔可靠性与失效分析;
5. 玻璃通孔器件与性能; 6. 玻璃基板技术; 7. 玻璃通孔技术应用; 8. 其他与玻璃通孔技术相关的主题
截稿日期:
2025年2月28日
投稿方式及格式:
通过《电子与封装》官网进入“作者投稿”,按系统要求填写信息,上传稿件(留言标明“玻璃通孔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投稿)。投稿模板及要求请参见作者中心首页。
联系人:史敏 电话:0510-85860386
邮箱:ep.cetc58@163.com
特邀组稿专家个人简介:
于大全博士,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系主任,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1995—2004年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德国夫豪恩霍夫可靠性和微集成研究所、新加坡微电子所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2010—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2014—2019年担任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封装技术研究院院长。先后入选德国洪堡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和福建省“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担任国家02重大专项总体组特聘专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期从事先进微电子封装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圆片级先进封装核心技术成果得到规模化量产。发表论文200多篇,授权专利100多项。荣获201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崔成强博士,广东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广东佛智芯微电子技术研究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1983年和1985年分别在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由厦门大学化学系选派出国留学,199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ESSEX)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在2016年加入广东工业大学之前,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香港金柏科技和安捷利集团工作多年。曾主持国家半导体攻关工程、国家02专项、863专项等多项科技攻关与技术创新项目,在微电子先进封装技术、封装材料,尤其是高密度封装基板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有近30多年的经验。截至2024年,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超过200余项,累计授权专利120余项,在封装基板有关国际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荣获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中国机械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专利金奖,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3年新加坡李光耀顶尖研究奖。
张继华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TGV3.0提出者,成都迈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1998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同年7月加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电子材料与集成器件研究与工程应用。先后作为负责人承担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其他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等10余项,具有组织管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973等重大项目的经验。在IEEE TMTT、IEEE EDL、IEEE TED等TOP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2017年作为核心成员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2017年获四川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19年入选“蓉漂人才”计划,2024年入选东莞市特色人才。2017年玻璃通孔三维集成技术(TGV)成果转化,2022年在广东建立TGV中试平台,相关成果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获得央视新闻、国际频道和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正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