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扬. SiP系统级封装设计仿真技术[J]. 电子技术应用, 2017, 43(7): 47-50. [2] 尹峰, 钱兴成, 王晟, 等. 基于3D-SiP技术的小型化混频锁相源的研制[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23, 43(3): 221-226. [3] 胡杨, 蔡坚, 曹立强, 等. 系统级封装(SiP)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2, 41(11): 1-6. [4] 黄春进. 基于系统级封装的微带线信号完整性分析[J]. 信息系统工程, 2019(4): 14-16. [5] 汪粲星, 张浩, 刘海涛. 三维系统级封装中垂直互联结构的设计[J]. 微处理机, 2018, 39(4): 10-13. [6] 杨鹏飞, 肖安云, 田重庆, 等. 高密度互连技术在系统级封装中的应用[J]. 印制电路信息, 2023, 31(2): 40-43. [7] 李昱坤, 钱兴成, 潘碑, 等. 基于三维集成技术的X波段下变频模块电路的研制[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22, 42(2): 124-129. [8] 宋俊欣, 杨旭, 潘碑, 等. 适用于数字T/R组件的小型化三维SiP收发变频模块设计[J]. 电子与封装, 2023, 23(11): 110301. [9] 刘垄, 张成浩. 机载雷达综合网络射频通道隔离度改进研究[J]. 现代雷达, 2021, 43(5): 85-89. [10]郝志娟, 白银超, 颜廷臣. 一种宽带高隔离度2×4开关矩阵的3D模块设计[J]. 通信电源技术, 2023, 40(5): 49-51. [11] 刘卫锋. 基于共形屏蔽的系统级封装电磁辐射抑制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22. [12] 苏辰飞. 基于系统级封装(SIP)技术T/R组件电磁兼容性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4. [13] 于沐瀛, 杨东升, 冯佳运, 等. 高密度系统级封装技术及可靠性研究进展[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3, 40(11): 149-156. [13] 王卫杰, 胡少亮, 郑宇腾等. 并行预处理有限元方法及其在系统级封装结构电磁模拟中的应用[J]. 电子学报, 2021, 49(1):58-63. [14] 曾策, 廖承举, 卢茜, 等. 射频系统级封装互连技术研究进展[J]. 导航与控制, 2022, 21(S1): 46-57. [15] 李冬, 陈钊亿, 曹振亚, 等. 系统级封装可靠性研究[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 42(5): 19-25. [16] 卢松棋, 董金生, 张文博, 等. 基于HTCC的2-18 GHz接收前端三维互连结构设计[C]// 2024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中国微波年会), 重庆, 中国, 2024. [17] 罗里. 一种Ku频段高密度集成的陶瓷SiP封装R组件的设计[J]. 电子技术应用, 2024, 50(8): 108-113. [18] GAO L, WEI X C, HUANG Y T, et al. Notice of retraction: analysis of near-field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for the SiP module[J].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2018, 60(1): 288-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