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跃胜, 武岳山. 探针卡在芯片产业化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集成电路, 2017, 26(4): 58-61. [2] 黄荣堂,赖文雄. 晶圆级探针卡简介[Z]. 台北:台北科技大学机电整合研究所, 2010. [3] 夏金凤. 晶圆探针测试(Probe)[J]. 卷宗, 2014(1): 175. [4] 蔡瑾. 晶圆探针卡的分类及设计参数[J]. 卷宗, 2014(1):174. [5] 罗士凯. 晶圆针测技术之异常问题分析与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6] 罗士凯, 汪辉. 晶圆针测技术的异常问题分析与研究[J]. 电子与封装, 2007, 7(9): 1-3. [7] 周春毅. 晶圆针测的早期异常发现分析与研究[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1. [8] 王菲, 裴仁国, 黄芝花, 等. 晶圆针测针痕异常问题分析和改善方法[J]. 电子与封装, 2018, 18(S1): 76-80. [9] 林雅君. 影响探针痕迹深度的有关因素[J]. 卷宗, 2014(7):402-403. [10] KIMOTO G, WATANABE T, MATSUSAKA S, et al. Contact probe card with large overdrive[J]. ECS Transactions, 2011, 33(21): 57-67. [11] TORSTEN H, WOLFGANG H M, ILKO S. Nonlinear buckling analysis of vertical wafer probe technology[J].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2010, 16(11): 1909-1920. [12] CHIU J T, CHANG D Y. Contact force experiments and deformation analyses of a cobra needle used in vertical wafer probe card[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2021, 42(5): 501-507. [13] 刘鸿文, 吕荣坤. 材料力学实验[M]. 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14] 王粟. MEMS垂直探针的设计和加工技术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15] 张达元. 台湾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 晶圆探针卡之微探针接触与电热耦合分析研究[R]. 台北: 台湾科学委员会, 2011. 秦林肖(1989—),男,江苏如皋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芯片测试结构件的热结构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