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家强. BGA结构“Cu基底/锡球/锡膏/Cu基底”混装焊点界面反应及可靠性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 WANG H Q, GAO F, MA X, et al. Reactive wetting of solders on Cu and Cu6Sn5/Cu3Sn/Cu substrates using wetting balance[J]. Scripta Materialia, 2006, 55(9): 823-826. [3] 常青松, 徐达, 袁彪, 等. 多次回流焊后金属间化合物及焊点强度分析[J]. 电子与封装, 2023, 23(8): 080207. [4] 王军. SAC305焊料与多晶、单晶铜的界面反应行为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24. [5] 黄俊杰. Ag/Cu与SAC305焊点界面IMC生长结构演化行为的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24. [6] 王玮. BGA焊点界面IMC生长及电迁移行为的尺寸效应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3. [7] 黄哲, 郑耀庭, 姚尧. Cu/SAC305/Cu焊点界面Ag和Sn扩散差异性研究[J]. 电子与封装, 2024, 24(9): 090205. [8] 沈萌, 华彤, 邵丙铣, 等. IMC生长对无铅焊球可靠性的影响[J]. 半导体技术, 2007, 32(11): 929-932. [9] 朱红瑜, 张纪松, 张磊, 等. IMC厚度对倒装芯片组装微焊点热疲劳寿命的影响[J]. 焊接技术, 2018, 47(10): 26-30. [10] 高鹤. 原位纳米Cu6Sn5增强SnAgCu复合钎料与Cu/Ni焊盘界面反应机理及焊点可靠性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4. [11] 王海燕, 石永华, 崔国涛, 等. BGA焊点SAC305/ENEPIG/Cu界面反应演化及力学性能的尺寸效应[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3, 44(8): 211-218. [12] 赏敏. Sn/Cu钎焊界面Cu3Sn生长及控制机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22. [13] 张贺, 冯佳运, 丛森, 等. 62Sn36Pb2Ag组装焊点长期贮存界面化合物生长动力学及寿命预测[J]. 工程科学学报, 2023, 45(3): 400-406. [14] 李英梅. 电子封装热—力载荷下粘塑性行为与失效研究[D]. 沈阳: 东北大学, 2014. [15] 王鑫. 电子封装微焊点层等效建模方法及其在BGA焊点寿命预测中的应用[D].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 [16] 王剑峰, 袁渊, 朱媛, 等. 扇出型BGA封装的焊球疲劳寿命研究[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2, 40(4): 75-80. [17]廖勇波. 热循环及随机振动加载条件下QFN无铅焊点的可靠性研究[D]. 桂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08. [18] 张威, 刘坤鹏, 张沄渲, 等. PBGA焊点形态对疲劳寿命的影响[J]. 电子与封装, 2024, 24(8): 44-50.
|